當前,共享電單車行業市場規模越來越大,2019年以來,共享電單車在新國標政策的推動下,開始迅速擴大市場,覆蓋城市從數十成到幾百成,車輛投放總量從數十萬到幾百萬,用戶規模也呈倍數增長。直至今日,共享電單車已成大部分三四線城市居民最喜愛的出行方式之一。但共享電單車管理問題卻一直管理部門的一塊心病,如鯁在喉。
隨著共享電單車的普及,共享電單車管理也變得越發重要,為了規范共享電單車發展,減少車輛亂停放、堆積、用戶逆行、橫穿馬路及未成年人用車等問題,投放共享電單車的城市均在通過各種整改措施和規范手段,來健全共享電單車的發展。那么目前各城市管理共享電單車行業的方法有哪些?今天筆者就來為大家例舉一些。
1、陜西西安,政府部門共享單車企業針對不文明騎車用戶,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手段及時發現并歸集入庫,制定5個等級的分級約束制度,包括短信警告、禁用單車1周、禁用單車2周、禁用單車1月、永久禁用單車,倒逼單車用戶規范用車,文明騎行。
2、江蘇省南通市采用“特許經營”的管理模式,以政府支持的商業化、市場化模式運作推廣。
3、云南省昆明市采用“規范運行”的管理模式,城管部門主動作為,分類引導電動自行車和助力自行車,比如規定助力自行車最高時速不能超過20公里。
4、咸寧將采取基礎考核、現場考核、社會評議的方式,對城區共享電單車企業進行考核。考核內容涉及企業運營維護情況、購買保險、登記報備、有序投放停放等10個方面。
5、山東煙臺,城管部門將轄區共享單車管理委托給第三方企業,由企業統一調配、分流和擺放,企業通過設置停放卡位、電子監控及藍牙道釘等硬件管理技術,實現平臺數據共享,建立起“城管監管”“部門聯動”“企業主責”的共享單車管理體系。
6、黑龍江,管理部門和運營企業按照停放協議,劃定共享單車可停放區域。對違規停放的用戶采取取消優惠政策、降低信用評價、收取違約金等措施,對多次違規停放、信用評級低的用戶實施個人信用聯合懲戒。
7、浙江省推行“立法引領”的管理模式,出臺了電動自行車管理的地方性法規,明確規定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的投放范圍、數量和相關管理要求,并向社會公布。
……
作為老百姓喜愛的智能出行方式,當前行業發展管理模式越來越健全,車輛投放和管理也越來越規范,相信在企業及監管部門的努力下,共享電單車能實現真正解決市民“2—10公里”出行需求的初衷。